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艺栈申请   分享家:Addthis中文版 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该展厅 | 向外界推荐展厅 | 帮助中心
  书法艺术名家 华运圣水创始人 郭庆禄 意境 艺栈
  gql.hyss.sh1122.com   国际服务席号: 93
最新博文:
友情链接1      友情链接      山东华运圣水艺术研究院教育实践基地签约仪式      《“人”字与社会》 —— 郭庆禄      “华运圣水”在世界东方中国泉城诞生      《东方文明“靶心”一一“华运”“圣水”在东盟旗开得胜》     
我的动态    
中国古代水文化研究(摘转)
发布时间:2008-06-23

中国古代水文化研究(摘转)
当前位置:学术资讯与研究
                                        ——先秦诸子观念中的水                                    
张海晏

一、水与人类早期文明 
       水是世间一种最常见、最普通的物质,辞书一般这样定义它:“氢与氧的化合物。化学式 H 2 O 。无色、无臭、无味。在自然界中以固态 ( 冰 ) 、液态 ( 水 ) 和气态 ( 水蒸气 ) 三种聚集状态存在”,“湖河海洋的总称,对陆地而言。”
    水是生命之源,也孕育了人类及其文明。人类的早期文明大多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或滨临大海的地方。如古埃及文明之与尼罗河,巴比伦文明之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古文明之与恒河和印度河,我们华夏文明之与黄河和长江,古西腊和古罗马文明则发祥于滨临大海的半岛。
      水虽然养育了生命,孕育了文明,但又时而泛滥成灾,危及人类的生存与文明的延续。尤其是在人类文明早期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之时,水对人类的威胁与危害也就更大,人类的依赖性也就更强。
       人类文明的源头总是临近水,而水对于人类有着养育与危害的两重作用,这正应了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有关人类文明起源的挑战与应战的假说。汤因比认为,人类之所以能创造文明,并不是由于超越的生物天赋,也不单纯是由于地理环境使然,而是由于人类对于一种特别困难的挑战进行了应战,因此人类才奋起表现出空前的努力。诚然,汤因比把他所圈定的“二十一个文明社会”概括为系对困难地方、新地方、打击、压力和遭遇不幸等五种类型刺激的回应,在他看来,来自水的挑战不过是困难地方刺激的一种。但无可否认,水尽管不是人类早期文明起源的充足条件,但它无疑是基本的必要条件;同时,水的泛滥 ( 洪水 ) 或缺乏 ( 干旱 ) 对人类文明的激发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
       翻检历史,我们发现,水是古代各民族神话传说中的核心题材,是古人观念中无与伦比的神圣力量。如关于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埃及亦不乏颂赞尼罗河的诗句:呵!尼罗河,我称赞你。你从大地涌流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旧约《创世纪》记载,耶和华因为看见人类作恶多端后悔不该造出人类来。于是,他使洪水泛滥成灾,要把人类与动物消灭,只留下挪亚一家人及飞禽走兽和昆虫等每一物种中的一对儿在方舟上躲避洪水,以期繁衍新的人类与动物。这则神话表明基督教世界的先民们对水的威力的深刻认识水既能孕育生命,又能消灭生命。
       (1.汤因比,《历史研究》上册,第二部分“文明的起源”,上海人民社, 1966 年, 95--204 页。 2 .科西多夫斯基,《圣经故事集》,新华出版社, 1984 年,第 6 — 8 页。)
       毋庸讳言,伊斯兰文明发祥于无常年河流与大漠无边阿拉伯半岛。“阿拉伯”一词即指“沙漠”的意思,历史上为了争夺水源,阿拉伯半岛的各部落间常常发生仇杀与战争。但是,正因为异常干旱缺水,水在阿拉伯先民心目中才弥足珍贵,无可替代。阿拉伯神话传说中有一则哈哲尔舍命寻水的故事:她为求水在两山之间往返奔跑了七次,但总是无功而返。然而,她的幼子伊斯玛仪却在砂地上双手挥动,两足猛蹬,于是巨石下涌出清泉,泉水潺潺流动,清澈见底。此泉即是著名的渗渗泉,位于伊斯兰发源地麦加卡尔白”石殿东北十余米。伊斯兰教兴起后,信徒朝觐卡尔白成为五功”之一,凡来麦加朝觐者,都要效仿当年哈哲尔那样在两山之间疾行七次,然后痛饮渗渗泉于是顿感甘洌清凉,沁人心脾
    而就我国古代而言,如照《吕氏春秋·有始》的记载来看,不啻一个沟浍密布、江河纵横的水乡泽国:凡四海之内,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水道八千里,受水者亦八千里,通谷六,名川六百,陆注三千,小水万数。
       当然,对于这个数字我们不必认真拘泥。不过,有一点是无可否认的,即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水的地位举足轻重。如有关伏羲女娲的著名传说讲:古时有一对儿兄妹面对滔天洪水躲进了葫芦里面,洪水过后人都已死光,只剩下这两个小孩。后来他们结为夫妻,成为后人的共同祖先。这对儿小孩原本无名,后来男的起名叫伏羲,女的叫女娲。伏羲即匏瓠,是“葫芦”的意思;女娲即“女葫芦”。1
       又如有关大禹治水的传说:尧统治的时候遭遇了历史上的特大洪水,历时 22 年之久。尧曾任命去治理洪水,治了 9 年而不见成效,结果被杀于羽山。一说鲧治水无功,自沉于羽渊,化作玄鱼。继任国君后,任命鲧的儿子去治水,他采用疏导的方法,历时直 3 年终获成功。舜见禹治水有功,便心甘情愿地让位于他。
      此外,在弗雷泽《金枝》一书中,还详述了古代各民族求雨或阻雨的形形色色的巫术。为了得到或阻止水,人类真可谓殚精竭虑、不择手段了。
       水在古人那里有着多重象征意味,形成了某种集体表象。所谓象征是指在物体、行为、事件等中充当某种意义的载体的东西,任何意义都是有形的象征所运载的,如山水,数字 6 ,十字架等。象征是人类传递与扩展生存知识和生存态度的一种手段。而所谓集体表象,即指在某一共同体中世代相传,在每一成员身上留下深刻的烙印,引起对相关的客体产生尊敬、恐惧、崇拜情感。对原始人而言,纯物理的自然想象是不存在的,水尤其如此。流着的水、下着的雨、飘着的云和冻着的冰等都有着非自然的意味。
    虽然人类不同类型的文化都发源于靠近水的地方,但不同的文化圈的具体的生态环境与地理条件又是千差万别、气象万千的。这就决定了不同族群的体质与精神的差异。不错,人类作为统一的物种在精神方面一定具有类同性。但是,由于各民族特有的生活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共同的基本观念总会呈现出林林总总的具体形态。水在不同族群的象征意味和集体表象也是会有差别的。
    古希腊希波克拉底发现不同的水系对不同族群的精神气质的影响:
    人类的人相学可以分为树木茂密和水源充足的山岳型、土地贫瘠的缺水型、草地沼泽型、开阔的排水良好的低地型。……在多山多石而雨量充足的高山区,气候季节的变化很大,这里的居民易于有巨大的身躯,生来适于勇敢和坚忍。……在布满潮湿草原的闷热的低洼地区,居民习惯于热风而不习惯于寒风,习于饮温水,因此他们的身躯既不巨大又不瘦长,而是很结实多肉而且黑发,面容黧黑而不白,在生理组织上多胆汁质而少粘液质。在他们天赋的性格里勇敢和坚韧的成分不一,但由于其组织特征,也可以产生出来。……在起伏多风而雨量充足的高原区的居民,一定是身材粗大而彼此都很类似,在性格上有些懦弱而驯良。……你会发现人的身体和性格大部分都随着自然环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1
    说来也巧,古代中国《管子·水地》也论及水土与民风的联系,它说道:
    夫齐之水道,躁而复故,其民贪粗而好勇;楚之水,淖弱而清,故其民轻果而贼;越之水,浊重而泊,故其民愚疾而垢;秦之水,泔取而稽,淤滞而杂,故其民贪戾罔而好事;齐晋之水,枯草而运,淤滞而杂,故其民谄谀葆诈,巧佞而好利;燕之水,萃下而弱,沈滞而杂,故其民愚憨而好贞,轻疾而易死;宋之水,轻劲而清,故其民闲易而好正。
    (1.希波克拉底,《大气、水和环境的影响》,转见汤因比,《历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9 年,上册,第 68 — 69 页。)
    当然,我们今天不一定赞同希波克拉底与《管子·水地》有关水土与风俗之关系的具体分类,但无法否认水土与风俗确有着一些内在联系,在不同族群的精神气质之间存在着某种区别,以及具体到本文的论域,不同文化的样态的人们对水的态度、体悟和解读之间的微殊。
    我们知道,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 (Karl Jaspers) 曾提出“轴心时代” (the Axial Period) 的说法。他认为,约公元前 800 一前 200 年之间,特别是公元前 500 年前后,中国、印度、波斯、犹太和希腊的先哲们几乎不约而同地涌现出来,思想空前繁荣,并奠定了各自文明的发展方向。就中国的历史而言,其恰是先秦诸子时代。实际上,诸子思想也确实奠定了中国文化传统的精神特质与规模范围。
    那么,先秦诸子观念中的水是什么样的?水在诸子的哲学建构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他们的思想又是如何受到生于斯长于斯的水的浸润与濡染?这正是下面要着重探讨的问题。

二、水与先秦哲学概念

    “水”字在中国古文字很早就出现了,在先秦诸子的思想观念中并不把水看作纯粹客观的事物,而是对它往往做哲学寓意的解读,使之与诸多道德术语发生意义的关联。《荀子·宥坐》载:

    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 ? ”孔子日:“夫水,大偏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光光乎不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絮,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

    孔子在“东流之水”中读出了“德”、“义”、“勇”、“法”、“正”、“察”、“善化”和“志”等种种意味,真可谓“观水有术”。其实,不独孔子如此,先秦的哲人们都对水有着各自的哲学意义的体悟与洞识。

    关于水对先秦哲学的影响,美国艾兰 (Sarah Allan) 教授的《水之道与德之端》 1 一书,重点研究了中国早期哲学文献《论语》、《老子》、《孟子》和《庄子》中水的隐喻与中国早期哲学概念的关系。这里拟在艾兰教授研究的基础上,扩大先秦哲学文献的取材范围,增加与水有关的哲学条目,并力求给出初步的理论分析。

    ( 1 。 Sarah Allan : The Way of Water and Sprouts of Virtu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 1997 .亦见拙译《水之道与德之端——中国早期哲学思想的本喻》,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年。)

水与本质

    哲学意义的本原指世界的来源与存在根据。曾被黑格尔誉为开启西方哲学的先驱人物、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就认为万物由水做成,水为万物的本原。

    在中国早期历史,《管子·水地》通篇讨论水,其中提出水为万物本原的思想: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生也。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故日“水具材也”。……故日: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产也。

    1998 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郭店楚墓竹简》,公布了一批出土于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战国楚墓的竹简。其中一篇被称为《太一生水》,其开篇便讲:“大 ( 太 ) 一生水,水反梢 ( 辅 ) 大 ( 太 )

一,是以成天。天反梢 ( 辅 ) 大 ( 太 ) 一,是以成陛 ( 地 ) 。……”

在这两篇中国早期哲学文献中都明确提出以水为本的宇宙论纲要。

水与道

    关于“道”的字义来源,艾兰教授在《水之道与德之端》中指出,在哲学意义上作为自然规律的“道”,是基于“水道”而非陆路的本喻。“道”作为哲学基本范畴,有宇宙本原、规律、原理和准则诸义。诸子百家虽然分属于不同的思想流派,但他们都把“道”悬之弥高,对之孜孜以求,津津乐道,故可统称之为“求道派”。如孔子讲:“吾道一以贯之

评论(0) | 阅读(366) | 我的更多文章

 发表评论
您来做第一个为该作品点评的人吧~

| 共0条留言 | 页次: 1/0 | 10条留言/页 | 第一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最后页 转到:
  发表点评                                            目前有0人对该作品发表了点评
  请输入评论标题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个试试
* 必须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您发表的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书画服务中心无关。
* 我站评论管理人员或者艺术家本人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中心网站点评系统发表的评论,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我的二维码           

我的传媒中心 更多

 


我的互联网信息 更多
Baidu
Google

我的30国介绍



我的服务团队       服务流程 演示

直售服务电话: 点击查看
第一经纪人: 点击查看
全国画廊网点: 点击查看
全国经纪人网点: 点击查看


我的保真鉴定库       演示 更多



我的作品点击TOP10

礼 ()
草书《福》 ()
《龙马精神》等 ()
静轩 ()
有朋自远方来不易乐乎 ()
篆书《龙》 ()
《永》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宁静致远》 ()


我的最新动态

友情链接1
友情链接
山东华运圣水艺术研究院教育实践基地签约仪式
《“人”字与社会》 —— 郭庆禄
“华运圣水”在世界东方中国泉城诞生
《东方文明“靶心”一一“华运”“圣水”在东盟旗开得胜》
网易 百城百家颂百年 ——著名书法家郭庆禄
中华网 百城百家颂百年 ——著名书法家郭庆禄
中国创投网 百城百家颂百年 ——著名书法家郭庆禄
楚天财经网 百城百家颂百年 ——著名书法家郭庆禄


访客最新留言

郝中玲
2014-02-15 11:06:24
我在广场看了郭老师的书法表演运动,-震撼。
http://shop.artxun.com
2008-11-03 17:44:15
欢迎进入【博宝商城】,【博宝商城】全程为您服务! http://shop.artxun.com
墨香斋主
2008-09-10 06:07:13
俗话说:“预则立,不预则非”,中华书舞(武)艺术从形式到内容,从理论到技法,从工具的改革应用到实践推广,创造出独立的体系,可谓时代发展的一座历程碑。
日本
2008-08-04 22:10:29
作者是一位引起中国,乃至世界文化艺术运动的重大变革家。
作者:
2008-07-06 15:05:32
根据你的需要,尽情表现。
我要留言 全部留言

书法艺术名家华运圣水创始人 郭庆禄官方网站 | 电话:点击查看 | 帮助中心
15966647833 4006406286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ICP B2-20041068号 信息产业部:鲁ICP备 09036950号
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