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艺栈申请   分享家:Addthis中文版 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该展厅 | 向外界推荐展厅 | 帮助中心
  花鸟艺术名家 陈捷 翡翠 艺栈
  chenjie.sh1122.com   国际服务席号: 9107
最新博文:
绘画艺术创新必须与科学相结合      名家 陈捷 国际艺术期权交易席位开通了!      名家 陈捷 国际艺术期权交易席位(国际艺术工作室)欢迎您!     
我的动态    
绘画艺术创新必须与科学相结合
发布时间:2007-07-28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从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倡导科学与艺术相结合,他认为:“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有很强的联系。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李政道教授的这一论点,对绘画艺术和科学相结合与创新至关重要。
      绘画艺术如何与科学相结合?如何创新?愚以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探讨。
     首先是把绘画艺术当作一门科学来研究。
     艺术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庞大的上层建筑的一个部门,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既反映经济基础,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即对社会的发展会起到一定的促进或阻碍作用。所谓上层建筑,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政治、法律等制度;一部分是社会意识形态,其表现的是艺术家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他对生活的审美认识、感情和理想。是一种精神产品。艺术用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美的事物,但是更重要是要创造出比现实美更高一级的美术。美术是用造型手段创造出视觉形象,一般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工业设计以及书法、篆刻等,是人类直观地反映现实和认识世界的手段。绘画是美术的主要类型之一,它是线条、色彩、块面等造型手段,塑造具有一定的内涵和意境的平面视觉形象的艺术形式,是用直观形象记录和反映现实的主要手段。
  中国绘画是使有墨、水、颜料等,用线条勾画出形象,并采用散点透视的观察与表现形式,用工笔和写意等特有的技法创造出的作品。美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不同的流派。所谓流派是指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的艺术家,自觉或不太自觉地形成的艺术家群体。绘画艺术也是如此,有以艺术倾向、风格、创作方法等命名的,如写实派、浪漫派等;有以艺术大师或流派产生地区命名的,如岭南画派、长安画派等。艺术出现流派是艺术发展多样化与繁荣的表现,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产物。
     把绘画艺术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端正对艺术和经济基础的密切关系等科学理论的认识和态度,可以更好地发挥绘画艺术的创新,防止和避免出现某些不良倾向。诸如脱离现实生活的“为艺术而艺术”,以及对不同艺术流派的不切实际的褒贬等,影响绘画艺术的健康发展。
     二、必须认真研究绘画艺术、特有的客观发展规律。这样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下四条。
     (一)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绘画创造力之源。
      一千多年前,唐代大画家张璪提出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意思是以大自然为师,通过深入生活,认真学习,从而得到新的、高于生活的心得体会之后,才能画出好作品。张璪清了绘画创作中主观与客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经过千百年无数绘画艺术家的实践,公认这是一条绘画艺术发展必由之路,一项基本规律。
     到大自然去“外师造化”并非易事,古今中外许多名画家为此付出了辛勤劳动。例如五代时期名画家荆浩“入太行山中,写松万本”。元代名画家黄公望“写虞山,日囊笔砚,临不舍”。徐悲鸿画狮,为了弄清行走的狮子的后腿形状,到动物园悉心观察三个月,作了大量速写;为了画马,以马为师,对马速写不下千幅,通过认真分析马的身体结构、骨架、肌肉,仔细观察马的动态、神情,终于达到得心应手,出神入化,画出的马比真马还美。高剑父、高奇峰称赞他画的马是“虽古之韩Z忠怨?rdquo;。在西方,绘画艺术家们沿着这条道路走过而获得巨大成就者也大有人在。例如,以“神秘的微笑”而著称于世的《蒙娜·丽莎》的作者达·芬奇,他为了准确的掌握人体构造的规律,亲手解剖了三十多具尸体;为了提高绘画技法,认真观察大气的变化,发现了物体景象在大气中愈远就愈隐没在淡蓝的雾气中等。
     “中得心源”是绘画艺术家从“外师造化”中得到的宝贵果实。人是有感情的高级动物。“触景生情”是必然的事。但是,由于人们所处的环境、地位、素质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愚者见愚,丑者见丑,例如,明月当空,有人“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人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而窃贼则嫌月光太亮,妨碍他干那见不得人的勾当。不同的画家从外师造化中所得到的心源会因人而异,创造的作品必然带有自己的感情和风格,此风格又与画家的人格密切相关。“书如其人”、“画如其人”,画家要想作出好作品,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人品,正如鲁迅所说:“美术家固然须精熟的技巧,但尤需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他的创作表面上是一张画或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与人格的表现。”潘天寿认为:“画格是人格的投影。人格方正,画品亦高;人品不高,画品必低劣。一须求技巧学问之长进,二须求画格人格之建立,方可成为一真正的艺术家。”
     虽然绘画艺术家们大多数都坚持走“外师造化”的道路,但是也有一些画家不以为然,提出要以“师古人”代替“师造化”。例如南宋末年,出现“人人马远,个个夏圭”的状况;元代书画家赵孟认为:“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此意后被引申,出现单纯追求模仿前人笔墨风格的倾向,传至清代,“四王”之一的王羢公然声称:“画不师古如夜行无烛,便无入路。”又出现“家家一峰,个个大痴”泥古之风,“外师造化”被放弃。
     在绘画艺术家中,以“气韵”来反映“外师造化”的也大有人在。“气韵”,是南齐时期绘画理论家谢赫首先在“六法”中提出的第一条,后人解释他所说的“气韵”就是晋代顾恺之所说的“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的“神”,就是强调画家的作品要有“气韵”,要能“传神”,要达到“形神兼备”的要求。这是有道理的。可是后来有人把“气韵”神秘化,说什么“如其气韵,必在先知”(北宋郭若虚语)“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明董其昌语)既然是“天授”,当然不必要去“外师造化”了。难怪徐悲鸿称董其昌为“想不劳而获的投机分子。”
     (二)画以致用
     绘画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在于它对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有用处。正如鲁迅所言,艺术的由来在于致用,由于致用,使艺术发展。
     绘画艺术是利用人类五官中最灵敏的器官——眼睛来认识世界的最佳手段。唐代张彦远说:“记传所以叙其事,不能载其言;赋颂有以咏其美,不能备其象;图画之制,所以兼之也。”说明绘画具有其特殊的功能。所以,古今中外,人们莫不充分利用绘画艺术的功能来达到预期目标,取得所需的效益。
     纵观绘画艺术的历史,可以把其功能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宣传功能
     绘画是通过典型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使观众从绘画作品中看到有关方面的景象,从而认识现实、认识历史、认识真理,起到宣传作用。相传孔子参观周朝的明堂,见到壁画有“尧舜之容、桀纣之像”,“各有善恶之状”,说明当时绘画已作为统治者宣传建立社会秩序的手段。后人认识到绘画具有“使知神奸”,“令人识万世礼乐”,“成教化、助人伦”,“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的作用,又如吴道子画《地狱变相干图》,“状阴惨,使观者腋汁毛耸,不寒而栗,因之迁善远罪者众矣。”说明利用绘画的宣传功能很有成效。
     绘画之所具有宣传功能,首先有赖于绘画的形象逼真,有传神的效果,即须“形神兼备”。例如唐代吴道子画的赵景公寺执炉天女,使观众感到她“启眸欲语”,普提寺的舍利佛有“转目视人”的效果;杨子华画的马,会引起观众于夜间听到马为索水草而嘶鸣幻觉;当代画家蒋兆和画的《流民图》,能激起广大群众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李琦画的周总理象,使韩素音女士一看就流下怀念的眼泪。这些事例都说明这样形神兼备的中国绘画艺术的宣传功能的巨大作用。
     在西方绘画中,形神兼备的名画也很多。最著名的是达?芬奇的不朽杰作《蒙娜·丽莎》,以一个年轻女性温雅的微笑,赞颂了生命的可爱,不知倾倒了多少人;尤其是她的右手被誉为美术史上最美的手,是一双比摄影更有体积感,更富有生命力,有人甚至能感到她的脉搏在跳动。可见绘画艺术感人之深。达?芬奇把肉体和精神、形和神、科学与艺术,完美地统一于一身,成为人类美术史上杰出的范例。
     “形具其神性”(荀子语),“形全者神全”(庄子语)、“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范缜语),这本为常识,人所共知。但自从苏轶骂街曰:“论画以形似,几与儿童邻”,影响极坏,后人更有特意贬低“形似”,说什么“太似为媚俗”,“绝似为欺世盗名之画”等。这也难怪他们,因为他们都没有见过《蒙娜?丽莎》,如果见了,肯定不会说出这种缺乏科学常识的话的。
      (2)美术功能
     绘画是美术,能给人们以思美的畅想,赏美的享受,满足精神的需要。据考古资料所载,商周时期制造的青铜器、玉器上面已有雕刻精巧的龙、凤等装饰图形,宫廷庙堂有装饰画。战国时期的丝织、漆器、金属工艺及玉石雕刻上装饰画。战国时期的丝织、漆器、金属工艺及玉石雕刻上装饰美化的纹样活泼精美,在宫廷、宗庙、官署等大型建筑物的壁画已比较普遍,还有用笔墨在绢帛上画的绘画作品。汉代有了纸,画家开始用纸绘画,尤其是魏晋以后普遍用纸,绘画艺术逐渐进入平民百姓生活中,知识分子也参与了绘画创作活动,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画家,山水、花卉、人物等绘画艺术水平也不断提高,群众对绘画的美化环境和欣赏兴趣愈来愈大。
     古代中外的帝王们,把优秀画家集合到宫内(或成立宫廷画院)作画,以美化宫院环境和供帝王欣赏不乏其例。宫廷画家为迎合帝王们欢心,作画必精心绘制,不敢疏忽,从而提高了绘画技巧,出现了许多精品,促进了绘画艺术的发展。但是,由于局限于投帝王所好,使画家们难以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同时,绘画内容多为脱离群众生活,使绘画艺术的改革与创新受到一些限制。
     只有当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安居乐业,生活舒适,并且逐步提高时,要求美化功能才得以充分发挥,工艺美术受到宏爱。相反,当社会动乱,人民生活饥寒交迫,颠沛流离时,就顾不上美化环境,绘画的美化功能也就难以发挥作用了。
     (3)寄情功能
     诗言志,画也言志,形为心迹,境由心造。绘画的寄情功能,很早就为画家们抒发内心思绪和意志所利用。例如,“元四家”之一的倪瓒,原为江南富户,自幼学习诗文书画,信仰道教,过着悠闲的生活,后逢农民起义,他变卖家产逃入太湖,过着“扁舟箬笠、往来湖柳间”的生活达20年之久,他的绘画意境荒凉寂寞,景物空阔萧条,枯笔淡墨,表达出其失意、悲哀的情怀,以画自娱,自称“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式,聊以自娱耳”。
     又如清初“四僧”之一、自称“八大山人”的朱耷,为明宁献王之后,明亡后沧为草民,为了逃避迫害,佯装颠狂,装聋作哑,又遁入空门,后一度弃僧入道,以卖画度日。他满怀亡国丧家之痛,誓不向清廷妥协合作,性格倔强,举止狂怪,借书画抒发其愤慨之气,他画兰无根,表达他失家亡国如同无根之兰,画的荷花荷茎挺立,表现其高洁的品格、理想和追求。“扬州八怪”之一郑燮,幼年生活贫苦,中年坎坷,曾在扬州卖画,50岁后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为官清廉,能体恤民情,由于不善于逢迎,得罪上级而被免职,又返回扬州卖画为生。他深刻认识到官场腐败和黑暗,言谈直率,作风狂放,寄情于绘画,其思想常反映于他书画中。
      这些借画言志的画家多是郁郁不得志的、才华横溢的文人,他们寄情于绘画,或聊自娱,或发泄怨愤,绘画反对泥土不化,主张创新,重写意、轻写实、重笔墨情趣、轻造型结构,为文人画家所喜爱。但是有些绘画寓意不清,必须配以诗句,并且与平民群众生活距离较远,反映现实生活的不多。
     (三)笔墨当随时代
     绘画艺术从来就是时代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象征,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每个画家都离不开时代,他们的作品都与他们所处的时代有密切的联系。
     “笔墨当随时代”,是清代“四僧”之一的石涛提出的名言。这是他从中国绘画发展的过程,前辈绘画艺术家们宝贵的经验教训,结合他本身坎坷不平的经历,总结而得出的结论。此结论表达了绘画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唯物主义的观点。
    “绘画当随时代”不仅有技法问题,更有绘画为何人、何时代服务的问题。以与傅抱石共同创作人民大会堂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而闻名于世的我国当代著名国画艺术大师关山月说过:“感谢已故恩师高剑父,使我懂得了“为什么画画”、“画画为什么”,特重要的教诲是“笔墨当随时代”,“当年我是以笔代枪参加抗战”。最值得敬佩的是被周总理称为“大师”的徐悲鸿,他从法国留学回国后,从追求艺术家的个人造诣转向为振兴民族文化而努力。抗日战争爆发后,爱国主义精神更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创作了一系列忧国爱民、歌颂人民力量必胜的绘画,例如画雄师《侧目》,表示了对日本侵略者的极度仇恨和蔑视;所画《群狮》,可见数头雄师会聚于山颠,雄视云天,气势宏大,抒写出正义必胜的信念;所画《奔马》、《征马》、《驰马》等,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抗战决心和勇气。新中国成立后,他以无比兴奋的心情画了含有悦色的奔马,四足腾空,提款“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的词句。堪称“笔墨随时代”的典范。
     绘画艺术紧随时代是其生命力所在。由于画家能够作出紧随时代的作品,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使绘画艺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创新,成为人类文化中的灿烂明珠。
     (四)与科学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中国绘画艺术史就是一篇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历史。
     中国画家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有意无意地发现和运用了科学规律,积累了不少经验,提高了绘画艺术的技巧。例如中国古代画论对透视的基本规律很早就有论述。南北朝宗炳《画山水叙》写道:“且夫昆仑山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回以数里,可围于寸眸。诚由去之稍阔,则见其弥小”。说明这时已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唐代王维《山水决》中写到:“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说明水面比画者眼低,所以愈远愈高,最远处与天相齐,也符合透视规律;北宋郭熙《林泉高致》中写道:“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暗。高远之势秃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渺渺。郭熙提出的三远,附和透视规律上的仰视、俯视和平视法。并且发现了光线对景色的影响。中国画的长卷或立轴,构图狭长,视点左右或上下移动,如走马观花,画家们创造出“散点透视”的方法,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与定点透视有异曲同工之妙。据文载,“吴道子常画佛留其园光,当大会中对万众举手一挥,园中运规,观者莫不惊呼”。北宋沈括认为:“画家为之自有法,但以肩倚壁,尽臂挥之,自然中规”。他已观察到吴道子是利用了几何学作园的规律来完成其作品的。
     在西洋画家中,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同时是自然科学家、工程师,在生物学、生理学、物理学、地质学以及军事、水利、土木、机械工程等方面,都有创造性的见解和重要发现,尤其可贵的是他把科学知识和艺术想象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绘画作为一种认识和反映世界的“科学”来研究,使当时的绘画艺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与达?芬奇齐名的画家拉斐尔,是一名建筑师,米开朗基罗同时是一位建筑学家;许多同时期的绘画艺术家,用数学的精确性研究光线和投影的关系,以提高绘画的真实感,并从中发现绘画中虚实相生的关系。十九世纪的印象派画家们,用在阳光下直接作画的方法,根据太阳光谱呈现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相来表现自然界的瞬间印象。他们的作品色彩丰富,色调清新、明快,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莫奈、毕沙罗、雷诺阿、德加等人。意大利传教士、画家郎世宁,也是一位建筑家,他在清廷作画期间,曾参入增修圆明园建筑工程。
     相比之下,中国绘画艺术家们,由于历史条件所限,科学知识不多,因而有意识地运用科学原理进行绘画的改革创新并不多见,而且有的画家只能寄情于绘画,逸笔草草,聊以自娱,孤芳自赏,对外师造化不感兴趣,沉醉于脱离社会、脱离人群、缺乏科学认识的“笔墨游戏中”;有的则不研究中国绘画艺术的传统中的可继承部分,盲目崇洋,师法西洋,把幻想当作现实,画些连自己也说不清楚的东西当作“创新”,这种哗众取宠是要不得的。
     值得称道的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批年轻的中国画家从欧洲留学回国,引进西洋绘画艺术,给中国绘画带来新鲜营养,吸取西方艺术的精华,为我所用,使中国绘画焕发青春,步入现代,走进世界。徐悲鸿就是这样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艺术大师,以他为首的有志于革新中国绘画的艺术家们,经过长期深入研究,提倡“以素描为基础”,为介于写实和写意之间的中国绘画艺术注入了科学的、精湛的造型功力和对形体、结构、空间、色彩关系等的精确认识,使画家能极具把握地通过“以形写神”,使作品达到“形神兼备”,大大加强了对事物本质的刻划。徐悲鸿汲取了古典主义的坚卓雄健,浪漫主义的激情和运动感,写实主义的朴实自然,印象派的绚丽多彩,在艺术创作中始终注意赋以中国文化的内涵,使中国绘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走上艺术与科学相结合之路,呈现出新的面貌。
     结语
     一、艺术的灵魂是创新,艺术创新源于艺术家的创造力。绘画艺术家的创造力源于生活,源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是绘画艺术发展的一条规律,也是检验绘画艺术作品水平优劣的标准。
     二、绘画艺术的兴衰取决于它是否致用,是否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当绘画艺术紧随时代,作品“形神兼备”,为广大人民所喜爱时,就会兴旺发达;否则会被人民所唾弃。例如那种脱离社会、脱离时代的不仅观众捍不明白,连作者自己也说不明白的作品等。
     三、绘画艺术的发展史证明,艺术与科学相结合,是绘画艺术发展的规律之一。运用这项规律,把绘画作为一种认识世界和反映世界的“科学”来研究,有利于解决一些常见的争论,诸如“形式与内容”、“继承与创新”、“形与神”、“中国画走向世界”等问题,肯定会促进绘画艺术的更大发展。
     主要参考资料
 
    1.《中国美术史教程》  徐建融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版
    2.《中国绘画简史》  薄松年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3.《中国画史论辩》  阮璞著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
    4.《西方美术史话》  迟轲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年版
    5.《现代绘画辞典》  徐庆平、卫衍贤译  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版
    6.《中国画论辑要》  周积寅编著  辽宁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
    7.《中西画论选解》  黄复盛著  辽宁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
    8.《石涛与画语录研究》  韩德林著  江苏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
    9.《中国近代名家画集?徐悲鸿》  责任编辑刘建平、穆美华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
    10.《徐悲鸿评传》  王泽庆编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
    11.《中国名画鉴赏辞典》  伍  甫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年版
    12.《中国书画鉴赏辞典》  郎绍君等主编  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年版
    13.《艺术概论》  王宏建主编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1月版
    
(本文载入《中国老年书画艺术》2001年第6期)/p

评论(0) | 阅读(441) | 我的更多文章

 发表评论
您来做第一个为该作品点评的人吧~

| 共0条留言 | 页次: 1/0 | 10条留言/页 | 第一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最后页 转到:
  发表点评                                            目前有0人对该作品发表了点评
  请输入评论标题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个试试
* 必须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您发表的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书画服务中心无关。
* 我站评论管理人员或者艺术家本人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中心网站点评系统发表的评论,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我的二维码           

我的传媒中心 更多

 


我的互联网信息 更多
Baidu
Google

我的30国介绍



我的服务团队       服务流程 演示

直售服务电话: 点击查看
第一经纪人: 点击查看
全国画廊网点: 点击查看
全国经纪人网点: 点击查看


我的保真鉴定库       演示 更多



我的作品点击TOP10

作品6 ()
作品4 ()
作品2 ()


我的最新动态

绘画艺术创新必须与科学相结合
名家 陈捷 国际艺术期权交易席位开通了!
名家 陈捷 国际艺术期权交易席位(国际艺术工作室)欢迎您!


访客最新留言

朱钧
2007-09-06 09:22:48
您的作品很特别,我很喜欢,还有其他作品吗?
刘溪云
2007-06-27 21:57:49
真是老师找到了自己创新的法宝
张凯
2007-06-19 10:20:35
陈老师请问还有其它作品吗?
我要留言 全部留言

花鸟艺术名家陈捷官方网站 | 电话:点击查看 | 帮助中心
15966647833 4006406286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ICP B2-20041068号 信息产业部:鲁ICP备 09036950号
打开
关闭